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打响客家祖地品牌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 打响客家祖地品牌

客家文化交流中心课题组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2次到宁化考察调研,对宁化工作提出了“宁化发展产业要画好‘山水画’,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扶贫为本,把扶贫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把奔小康的基础打牢”“客家祖地渊源流长,要把它作为一篇大文章来做,用革命老区的巨大精神力量教育干部群众和后代,用客家人革命性、开拓性的精神来推动我们的各项工作”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全心全力抓落实。坚持不懈打好“客家祖地”这张知名品牌,不断发掘客家文化资源,推进客家文化研究宣传,将品牌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项目优势、发展优势、经济优势,光大客家文化事业,促进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宁化的知名度、影响力日益扩大。2018年,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9.92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公共财政收入9.14亿元,增长10.3%,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6.4亿元,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8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62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16元,增长10.1%。我县首次被命名表彰为省级文明县城,获评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本研究通过对宁化客家祖地文化品牌及客家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尝试在现有的产业运作模式的分析基础上,对未来的文化产业的合理走向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宁化县客家祖地文化品牌的创建

  20世纪80年代以来,恋家思乡的众多海外客家人返回祖国寻根谒祖,随之出现了许多客属社团。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世界性和地区性的客属恳亲大会等活动频繁在国内外举行,把身在祖地不知客的宁化渐渐唤醒,认识到客家身份的价值,认识到宁化及其石壁在客家历史上的地位,拟定了“打客家牌”的发展战略。以刘善群先生为代表的一批宁化文化学者,开始对宁化客家文化资源进行调查和研究。1990年12月,《开发客家祖地的设想和建议》由客家学者刘善群提出,建议通过开展客家研究、建设客家公祠、立客家祖地石碑、开发石壁,促进宁化发展。1991年,宁化县客家文化研究会成立。1992年,石壁客家宗亲联谊会成立。“客两会”的成立,使得宁化的客家文化研究和客家联谊工作进入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阶段,先后举办了3届“宁化石壁与客家世界”学术研讨会,并取得累累硕果。1995年的世界首座客家公祠落成、首届客家民俗文化节和首届世界客属祭祖大典活动的举办,初步建立了以“客家祖地”为主体的客家文化品牌。1998年2月15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视察宁化时,对宁化县客家文化事业的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指出:“宁化客家祖地源远流长,要把它作为一篇大文章来做,做好了,对全县两个文明建设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历届宁化县委县政府,认真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不遗余力的做好客家文化这篇大文章,努力探索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统一、文化繁荣与文化惠民相结合,实施经济社会差别化跨越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

  二、宁化县客家祖地文化品牌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以后,宁化县客家工作办公室、宁化县客家研究中心、宁化县客家祖地管理处、宁化客家小吃办等机构相继成立,促进了客家文化研究和客家联谊交流深入开展,通过多年来的打造,宁化客家祖地文化品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石壁客家祭祖习俗于2011年5月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宁化先后被设立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之一,不断扩大和增强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的在外影响力。当前,以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不仅是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而且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自1995年第一届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的成功举办,而后的20多年来持续进行,从未间断。随着宁化石壁“客家祖地”这一金字招牌在世界打响,也带动了宁化县客家事业的蓬勃发展,宁化客家文化产业的开发也逐年推进,客家文化产业价值也随着释放出来。
表一:1995、1998、2018年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对比(略)
表二:1995、1998、2017年旅游事业发展情况对比(略)

  因此,实施文化品牌带动战略,一个现实而科学的选择就是,依托宁化丰富独特的客家祖地文化品牌,做强做大做特客家文化产业,使其逐渐成为宁化乃至三明的支柱产业,从而推动客家祖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

  宁化客家文化产业在全国文化产业整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客家文化产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客家文化产业链初步形成。目前,宁化初步形成了以旅游、管饮及学术交流为主体的客家文化产业链。

  (一)客家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宁化一直致力于打造客家文化产业,扶持客家事业发展。积极实施重点项目建设,全具以海西(客家)文化园为代表的标志性项目不断增多。海西(客家)文化园建设项目总投12.7亿元。石壁客家祖地旅游区项目总投资1.2亿元占地580亩。“客家慈恩文化园”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面积1500亩。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117亩。客家祖地博物馆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57亩。还有,海西(宁化)客家美食文化城、客家文化长廊等项目。目前,建成了海西客家祖地文化园(已进入第二期工程)、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客家美食文化城、慈恩文化园、客家国际大酒店、客家文化长廊,正在建设客家祖地博物馆、塔山公园,正在筹建客家名人文化园等客家文化重点工程。这些重点工程具有浓厚的客家祖地特色和代表性,是宁化打造客家文化知名品牌的物质基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及文化类重点项目的兴建,为客家文化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客家文化产业链初步形成。

  一是形成了蕴含客家文化的旅游产业链。宁化目前拥有国家4A级景区1家,3A级景区1家,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6个,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2个,有中国传统村落1个,有国家级交流基地2个。2004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天鹅洞群风景旅游基地”为国家级地质公园。2014年,宁化客家祖地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近10万人,是宁化县委、县政府着力打造世界级品牌的一个著名客家文化旅游名胜地。宁化除“客家祖地景区”“天鹅洞群”“蛟湖”“牙梳山”等著名景观。此外,还有客家美食文化城、慈恩塔,客家廊桥“福宁桥”,继承了中原府第特色的“九井十三厅”宁家宅院,象征客家团结互助精神的社背土楼等建筑物,体现先民印记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壁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下曹村、中国传统村落延祥村,汇聚客家人历史和演变的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重多客家姓氏宗祠,这些人文遗迹具有深厚的历史研究价值和丰富的旅游开发价值。2018年,宁化加快“一地一院一旧居一线路”红色旅游品牌培育,客家祖地二期、天鹅洞群风景区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有序推进,宁化革命纪念园获批3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骑聚红土地•重走长征路”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首届客家农民丰收节等活动,客家国际大酒店获评四星级旅游饭店和全市首家智慧型旅游饭店,我县入选“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中国十佳探险旅游目的地”,预计全年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18.5%、20.5%。目前,宁化年接待游客已超过1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3亿元。

  二是形成了体现客家文化特色的饮食产业链。在中国,文化与民生最紧密的结合点就是饮食文化。客家人在从中原迁徙、定居宁化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一些客家小吃风味独特,且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通过20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宁化客家祖地品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客家文化研究越来越深入,宁化客家小吃也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宁化正在全力打造以宁化客家小吃为代表的饮食文化品牌,投资额1.5亿元的宁化客家美食文化城已完工,利用饮食的接触面和覆盖性,进一步提高客家文化知名度,提高饮食文化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度。自2012年起,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大力扶持发展客家小吃产业,用于贷款贴息、免费培训、制定“五统一”行业标准、统一注册“宁化客家小吃”商标等。2012-2019年8月,全县共开办培训班192期,培训学员10891人,开办宁化客家小吃店5000余家,带动从业人员15000多人。其中41个小吃品种于2012年被福建省烹饪协会评为“福建名小吃”,15个小吃于2014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以宁化客家美食为主题的“醉南拳”品牌餐饮连锁店取得快速发展,2018年实现了7800万元的年收入,目前分店数量有11家醉南拳门店,1家大客家门店。

  三是形成石壁客家论坛为代表的学术交流平台。2013年10月15日,以“传承、创新、繁荣”为主题的首届“石壁客家论坛”在宁化县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六届。论坛积极吸引海内外客家届学者专家参与,先后收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论文近450多篇、500多万字,集结出版6本论文专集。论坛“智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助力了新时代宁化高质量发展。持续举办的石壁客家论坛,已发展成为国际性常态化的研讨平台,为进一步推进客家研究交流、推进客家学繁荣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持续打造客家祖地特色文化品牌

  如何加快发展宁化客家文化产业,持续打造客家祖地特色文化品牌,推动新时代新宁化建设的各项事业向前发展,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1、就是要对石壁客家祖地进行重新定位,提升石壁客家祖地的品位。
在不断巩固石壁客家祖地地位的基础上,打造客家人祭祖祈福圣地。宁化石壁是客家祖地,最重要的标志是80%以上客家人同宁化及石壁有血缘关系。要将各姓氏每年分散祭祀客家姓氏一世祖的活动,引导到每年的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这一时间段进行集中祭祀,并广邀海内外客家宗亲参加,形成集中集聚效应,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客家祖地祭祖活动逐渐成为海内外客家乡亲交流交往的重要平台。在此基础上,刘善群学者指出,要把石壁从客家祖地提升为全球客家人祭祖祈福圣地,使“祖地”和“圣地”叠加,才能使石壁成为全球客家人的祭祖祈福朝圣中心,使石壁祖地确立其唯一性。几十年通过寻根谒祖、祭典祖先,把世界客家人凝聚起来,把客家历史的、血缘的、神灵的、宗教的、民俗的各种根性文化激发出来,传承下去,在客家寻根祭祖热潮中,使客家精神振奋起来,许多客家人士,都在这一客家文化寻根运动兴旺起来。

  如何打造石壁祭祖祈福圣地?刘善群学者指出:首先,加强舆论工作,使石壁祖地形象不断提升。继续进行客家历史文化研究,巩固石壁客家祖地地位。扩大和强化宣传力度,深入挖掘和探讨客家祖地的文化内涵,从更广层面和更深层次论证石壁是“客家祖地”。编辑出版通俗易懂、内涵丰富的《石壁故事》,增强石壁对客家人有更强的感染力。其次,继续办好“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石壁客家论坛”。每年一届的祭祖大典活动要加强以“祭祖祈福”为内容的环境营造,突出“圣地”、“福地”的口号、标语。每届论坛都要有有关石壁客家祖地和建设石壁祭祖祈福圣地的专题,有时也可以当主旨开展研讨。第三,加强祈福平台建设,增加祈福偶像和内涵,让朝圣者有更多的祈福目标和朝拜偶像。使石壁在客家人的心目中真正树立起祖地、圣地的“麦加”形象,不断提高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高度重视客家文化生态保护。

  2017年1月19日,文化部批准福建设立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实验区范围包括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上杭县、武平县、连城县、永定区和三明市宁化县、清流县、明溪县。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高度重视客家文化生态保护,最根本的就是对重点区域实施整体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实施重点区域整体性保护。要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石壁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下曹村、中国传统村落延祥村、中国100个特色村落下伊村等村镇实行整体景观保护。目前,宁化有着大量的老祠堂、古村落、古建筑,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和传统工艺。但是,我们许多乡镇因为没有整体规划,显得十分的杂乱和脏乱。一些原本很有吸引力的文化景区由于周边环境的糟糕而让其美感大打折扣,严重损害了其旅游吸引力。实施整体性保护不仅让当地民众改善环境,还能对外来游客产生持续吸引力,增加旅游收入。例如,石壁镇可以通过恢复古村名如李家坪、杨家排、吴家屋和三十六窝七十二棚,使之恢复宋时的石壁风貌,真正成为历史文化村镇。在客家祖地二期建设中,突出设计有宋代风格的民居。建设各姓氏祖祠,吸引更多客家人起来祭祖朝圣。修葺奉祀刘邦、项羽、张良为一庙的汉帝庙等,丰富文化内涵等等。进一步做好文物普查,摸清文物家底。特别是老族谱、古建筑、古村落、古道、古遗址等,进行保护、修膳、修复,尤其是古墓葬、古桥梁、古庙宇、古祠堂、古居民,不少属于抢救性的,拖不得,拖便将失去。在实施整体性保护过程中,我们要努力改善社区环境,提升居住在其中的人民的生活品质,这样才能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开发才能持久,也更能增强对外的整体吸引力。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前宁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现有国家级1个,省级6个,市级11个,县级40余个。

  表三:宁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表(略)

  要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节活动等形式,对非遗项目定期进行集中交流展示,有利促进非遗项目及客家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比如定期举办夏坊游儸文化节、水茜木偶文化节、宁化客家山歌大赛、客家美食节等。其次,让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仅走进宁化客家祖地祭祀现场,还有持续在宁化各大景点、城区公园等场所向游客和市民展示,营造更为浓厚的客家文化氛围。要在市、县的重大节庆活动中让这些民俗活动充分参与,既可丰富重大节庆活动的内容,又使这些民俗文化得到充分展示。

  要加强对客家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当前宁化很多的客家文化资源都已被列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项遗产都确立了传承人,这些传承人均掌握了非凡的传统技艺、高超的表演技巧,熟知民俗活动的整个流程,他们是进行客家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资源,许多传承人本身就是一块招牌,但是现在这些传承人要么年岁已高,要么后继无人,面临青黄不接的人才断层的窘境。我们必须加强对文化传承人的保护,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与人才的保障。

  表四:宁化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统计表(略)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客家文化产业尚属新兴产业,具有投入期长、产生经济效益慢的特点,因而特别需要政府政策的鼓励和资金上的扶持。客家文化产业能否取得成功,人才是关键因素。发展客家文化产业有赖一大批善于打破常规,富有创新精神的人的参与,人才的培养显得特别重要。因此,要加快客家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客家工作,健全客家机构,抓好客家文化研究,吸引更多更优秀的客家研究人才积极参与,这需要政府加大客家研究人才的培育和政策激励扶持。

  4、充分发挥客家交流平台作用。一是发挥宁化县客家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宁化县客家祖地服务中心、宁化县“客两会”等部门及社团作用。积极开展客家资源挖掘和客家文化研究。加大对外交流联络力度,实施“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深入开展客家联谊,增加客属情谊。做好客家祖地游客服务工作。二是要发挥客家祖地文化园、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客家美食城、客家国际大酒店等硬件平台作用。在这些场所成为宁化开展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例如持续举办“世界客属石壁祖地祭祖大典”、“石壁客家论坛”、“客家武术大赛”和“客家风尚服饰新品发布会”等一系列大型客家文化盛会。持续举办“黄慎杯”全国中小学生经典诗文读写大赛、全国性自行车赛事。还可以创新举办“宁化木活字文化艺术节”“‘伊秉绶杯’书画大赛”“客家木偶表演艺术节”等大型节会。目的就是要培育和发展一批客家文化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实现客家文化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努力把宁化建设成为客家文化产业城、全球客家人的心灵家园。同时,事实证明,这种节会活动形式对宁化客家祖地在招商引资方面产生了极大地集聚能量。持续举办的祭祖活动成为宁化最具生命力的文化产业活动载体,有力地推动宁化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发挥两个“基地”作用。要充分利用和做好“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这两篇文章,充分发挥这两个“基地”的桥梁作用。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新的工作平台,推动了对台工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它的创立,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结合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不断加大交流力度,持续举办好海峡论坛系列活动,坚持办好石壁客家祭祖大典、石壁客家论坛、宁台农特产品展销会、两岸青年客家文化交流、海峡两岸客家武术大赛、海峡两岸客家风尚服饰发布等系列活动,向台湾同胞“面对面”展示宁化客家祖地形象,有效扩大宁化在台湾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对传承传播中华文化,团结凝聚侨心侨力都有极为重要作用,宁化客家祖地“基地”要发挥好对外交流优势,充分把握“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将“华侨”文化传承好、发扬好、运用好,服务广大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

  打造宁化客家特色文化品牌,就是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发自肺腑的深厚感情拥护核心,以超前谋划的战略眼光把牢方向,以只争朝夕的进取精神抢抓机遇;就是要站在宁化在客家民系中的历史地位的高度,以及在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上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始终坚持围绕打响宁化“客家祖地”这一特色品牌来定位,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文化创新,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不断推动宁化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书目:
  [1]宋德剑.广东客家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模式及未来之展望:基于梅州的研究视角.《第四届石壁客家论坛论文集》福建:海风出版社,2016.
  [2]杨兴忠.客家文化是宁化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宁化发展客家文化事业历史回顾与展望[J].《第二届石壁客家论坛论文集》客家,2014.
  [3]文化部批准设立国家级 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2018.1.15
  [4]俞龙通.文化创意客家魅力.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08.
  [5]刘善群.宁化客家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发展.《第五届石壁客家论坛论文集》福建:海峡文艺出版社,2017
  [6]刘善群.石壁价值的论证与开发.《第三届石壁客家论坛论文集》中国文艺出版社.2015
  [7]宁化年鉴.1995年.1998年.2017年
  [8]2018年宁化县政府工作报告

 

  责任领导:孙永前
  组成人员:赖洪林 罗华琛 邱彦
  主  笔:赖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