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在线_客家祖地_苏区_黄慎故里_长征出发地_宁化新闻_宁化新闻中心_宁化_石壁

听民意 解民忧 重民生 得民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密切联系群众,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当前党员干部存在的一些“四风”问题是表象,实质上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落到实处。要真正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不走样,党员干部就要努力以民生为中心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听民意,察民情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研究是践行群众路线极其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听取民意,了解民情的基本方式。党员干部所谋之事,要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要。这就要求干部通过调查研究这项基础工作,把群众最关心、最突出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核心任务,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准确把握群众需求的脉搏。只有深入到群众中开展调查研究,才能发现问题,洞察民意。

  1、融洽党群干群关系,营造宽松环境,让群众真实表达心声。要让群众真实表达心里话,敢说真话,愿说真话,党员干部就要从内心深处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而不能以领导者自居,高高在上,更不能对说真话、说逆耳话的群众打击报复。只有党员干部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干部当自己人。那么,怎样才能融洽群众关系,密切联系群众呢?那就要切实转变作风,改进工作,放下身段,深入基层,充分尊重群众,和群众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努力让群众满意、高兴;那就要视群众为父母,常怀对群众的感恩之情,时刻把群众的冷暖安危记挂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倾注情感为民办实事;那就要深入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去,真正了解他们所思所想所盼,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

  2、拓宽建言献策途径,运用多种方式,让群众通畅表达诉求。过去,开展调查研究,无非是采用座谈会、个别谈话、书信、电话、调查表等方式进行。随着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开展调查研究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今网络已经成为群众表达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公共事务,表达诉求。我们要可以让群众通过各类网站、微博、博客、微信等新渠道、新载体和新手段,建构网上交流、互动平台。途径多样化,我们可以最便捷地了解、收集社情民意。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坚持以民为本,让群众自由表达内心。开展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就是要广开言路,让群众打开天窗说亮话、敞开心扉说真话,使群众的声音传进来,让鲜明的意见提上来,让群众畅所欲言,自由表达,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我们要以真心实意的态度听取意见,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征求建议,以兼收并蓄的胸襟对待批评。“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王充《论衡》)党员领导干部存在什么问题,群众最有发言权。党员干部要放下架子,深入基层,融入群众,要理解和尊重群众,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让广大群众主动说、大胆说。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诚心诚意、推心置腹地与群众交流。在开展群众工作中,当遇到粗暴简单、出言不逊、意见尖锐的人时,我们要冷静理智,要相信群众本性质朴,虽然反映问题尖锐,做事随性,但终究有利于暴露问题,改进工作。党员干部要敢于深入到困难多、矛盾多、意见大的地方去,才能听到最本真、最直接、最接地气的真心话。

  二、积极协调各方力量,解民忧,重民生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要应当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满足群众的基本需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做好民生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党和群众有血肉联系,我们党能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能够凝聚力量做好各方面工作,解决各种复杂的问题。

  1.继承发扬我党重视民生的优良传统。早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指出,要得到广大群众的真心实意的爱戴和拥护,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他要求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要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关心群众疾苦。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习总书记指出“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郑板桥有一首诗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更要有这样的情怀,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更多关注困难群众,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源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关注改善民生,实现人民最根本利益,因而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因此正确地贯彻群众路线,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必须重视民生、研究民生、改善民生。

  2.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全面做好民生工作。做好群众工作,保障改善民生,必须解决目前在就业、分配、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等民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突出问题正是群众的急需和期待。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分布不均,地域差别很大。因此,要统筹协调各方面力量抓好民生工作。就业是保障民生的前提,我国是劳动力资源大国,我们要大力加强职业培训,成为劳动力资源强国;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机会;要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分配是保障民生的核心,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大幅增加群众收入。社保是保障民生的根本,必须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教育是促进民生的动力,教育能够促进民生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老少边穷地区教育发展,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医疗是改善民生的重心,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大力提高社区和乡村医疗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医疗水平的差距,大幅度提高城乡医保水平,全面推行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住房是改善民生之基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保障房建设,加快旧城改造,大力提高建筑质量,努力做到居者有其住,居者有其屋。环保是改善民生的焦点,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加快保护环境的制度和立法、执法建设,加强环境治理。

  3.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思路新方法。随着社会变革和人民素质的提高,群众的民主观念、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利益诉求不断增多,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表达个人利益诉求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不同利益主体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贯彻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努力增强解决民生领域矛盾的能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本领,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落到实处。

  三、同舟共济描绘蓝图,得民心,利天下

  1.以共同富裕促和谐,共享红利。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要求。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改革的红利要让群众分享,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让群众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2.以中国梦汇聚人心,凝聚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人民的共同梦想,我们要担当这个伟大的历史使命。“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以伟大的使命凝聚人心,汇集力量,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自觉带领群众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

  总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牢牢抓住民生这一中心,所有工作都必须围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展开,“不论政府职能怎么转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不能变。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接地气、通下情,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当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能自觉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做时,也是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之时。


    (本文为全县党的群众路线征文活动优秀论文,作者为宁化一中政教处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