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先试 进位赶超 加快建设闽赣边界中部工贸旅游强县
(发表于2011年《决策参考》第7期)
“十二五”期间,宁化县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融入海西建设大局和全市“一轴两翼”发展格局,按照“先行先试、激情创业、进位赶超”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打造特色、扩张总量、优化布局、提质增效”的经济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城市、工业、旅游“三个新区”开发和海西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制造业基地、有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拓展腹地的重要物流集散地、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四地”建设,致力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建设闽赣边界中部工贸旅游强县。到2015年,实现“两个确保、两个翻番、两个突破、两个高于”的经济发展目标,即确保GDP年均增长13.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GDP、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GDP突破120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突破6亿元;GDP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地方级财政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重点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1、推动产业升级,提升综合实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后发优势,着力构建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方阵和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坚持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力争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120亿元,依托钨矿资源丰富和毗邻世界钨都江西赣州的优势,制定实施钨产业振兴计划,促进行洛坑钨矿、金江钨业等现有企业技改扩规、增加产能,新上钨制品深加工企业,抓好铜铝锡制品、稀土系列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建设,形成年产值50亿元的有色金属产业集群。着力提升矿产、特色食品、轻纺服装、林产深加工四大传统产业,建成30万锭棉纺生产项目,新上年产4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项目,形成年产值分别超10亿元的四大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实施虎杖等生物产品深加工项目,开发太阳能级多晶硅等高端产品,新培育宝泰、金亿等5家亿元以上企业,实现新兴产业年产值10亿元以上。制定实施百亿园区行动计划,加快实施华侨经济开发区“一区多园”扩区规划,建成工业新区10平方公里以上,园区产值超100亿元。加快发展市场物流业。发挥宁化地处闽赣交界、区域大县的优势,快速布局和推进医药配送、粮食和水果批发、超市购物、汽车销售综合服务等一批专业市场和物流园区项目,形成种类较全、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市场体系。加快引进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入驻,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商贸物流龙头企业5家以上,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打造辐射周边的建材、家具、服装、快消品等商品流通集散中心。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打响“神秘的客家祖地、神圣的长征出发地、神奇的国家地质公园”品牌,鼓励多主体开发旅游资源,着力打造形成城区旅游休闲集散中心、客家始祖文化旅游景区、红色精品旅游景区、地质生态休闲旅游景区 “一个中心、三大景区”的发展格局。
2、加快城镇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推进城市、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力争城镇化率每年提高2.5-3个百分点,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良性互动的区域空间开发格局。加速城市建设。围绕建设闽赣边界中部中心城市,按照“一中心三组团”板块格局,加快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到2015年,城市建成区总面积达2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15万人。加快“三纵两横”城市主干路骨架和城市次干路、支干路路网建设,新建城市道路30公里以上,拉大城市构架。加快城市东扩南伸步伐,推进住宅小区开发,加强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好三溪六岸绿水景观,不断改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做活城市经营,实现城市的滚动开发、良性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围绕“一个中心、两极轴线、四个集聚点”城镇化发展格局,推进石壁、湖村、曹坊、安远四个中心乡镇建设,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对接县城、辐射周边农村的能力,引领带动其它乡镇发展。合理划分县镇的事权与财权,探索小城镇行政与执法管理的新机制。适时启动撤乡并镇,促进小城镇资源集聚、功能提升。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服务和管理,放宽城镇户口迁移条件,增强小城镇人口吸纳功能。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完善功能、增强特色”的要求,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编制集镇和村庄建设规划。重点推进中心村和农村社区建设,引导人口向中心村集聚,结合“造福工程”、“侨居工程”等项目,加强农村基础配套,凸显客家建筑风格,提高新村建设档次。
3、改善发展环境,拓展发展空间。积极做优发展的软硬环境,提升区位优势,拓展经济发展新的空间。优化总体布局。加快重点开发片区发展,突出湖村—城区—石壁主轴,整合沿线5个乡镇的优势资源,做到基础设施统筹安排,产业项目分区布局,生产要素统一调配,加快形成以工贸经济、旅游业为重点的主导产业集中区,到2015年,力争主轴经济总量占全县的三分之二。推动适度开发区加快发展,鼓励各乡镇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优化基础设施。在永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基础上,继续做好浦建龙梅过境铁路、三明至吉安过境铁路、建宁经宁化至长汀高速公路前期工作,争取湄洲湾至重庆高速公路过境宁化并设互通口。完成县内省道改造,争取省道205线、307线宁化段改建提升为国道,实现所有乡镇与县城、重点干线公路有等级公路连接,构筑连接周边高速、铁路、机场的快捷通道。加快实施城乡电网改造升级,新建1个220KV、1个110KV、5个35KV输变电工程,构建稳定、坚强的电力保障体系。优化创业机制。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协调机制、引资机制和生成机制,实行量质并举、重在质量的方针,以适度差异化政策吸引广大客商投资兴业。
4、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着力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努力提高群众收入。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实施农民增收“八大工程”,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积极促进创业,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8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人以上,拓宽城乡居民的致富渠道。加快以公共租赁房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建立健全多层次群体、多元化需求的住房保障体系。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坚持每年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建成县体育中心,兴建客家影城、县科技馆,促进科教文卫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坚持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发展理念,加快生态县建设,确保“十二五”末达到省级生态县建设标准。深化“平安宁化”建设。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重视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社会防控体系。
5、加强党的建设,强化组织保障。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实现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放思想引领发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县党员干部头脑,以思想常新,推动事业常青。旗帜鲜明地鼓励先行先试,支持干部群众大胆试、大胆闯,敢于在别人未涉足的领域率先探索,抢占先机、闯出新路。树立“让利求发展”的长远眼光,善于算大帐,敢于让大利,追求大发展。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能力推动发展。加大干部培训教育力度,不断优化干部知识结构。大力引导干部群众激情创业,建立健全干部经常性管理机制,继续实行干部“3+1”实绩公示制度,全面、准确考核评价干部,树立凭实绩选用干部的导向。深入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加大治理庸、懒、散力度,践行“四个不让”,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基础促进发展。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升延伸“168”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抓好民务代理和民情会诊“1+1”为民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行组织“目标管理”和党员“设岗定责”、“亮岗履职”活动,力求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形成并推出一批新典型、新亮点。继续抓好机关、企业、社区、新经济组织等领域党建工作,不断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石。
(作者为中共宁化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