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二十一 第五章 工商联
解放初,物资十分紧张,工商联积极筹办剿匪物资,向长汀等地采购军队日常生活及文化用品,在治平专设剿匪物资供应站,货物以成本价出售。剿匪胜利后,才撤回剩余商品。与此同时,筹建宁化城关救火会。在抗美援朝中,各商户踊跃捐献,工商联名列第一。本县食盐供应紧张时,工商联特设盐事店,派员往永安采办,以进价加运费销售。当时,各商号偷漏税时有发生,县工商联设税务评议会,每季一评,以此监督检举偷漏税。
1956年对私营改造中,县工商联动员工商业者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接受改造,并在工商业私方人员中抽调42人组成工作组,开展宣传教育,使工商业者明确实行私营工商业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及小商小贩、手工业者的合作化。
1957年,全县商业饮食服务业共有1002户、1108人,改造921户、1008人,其中参加公私合营69户、112人,参加合作商店138户、142人,参加合作小组624户、657人。
1958年“大跃进”中,实行私营商业全行业“一步登天”和公私合营,146个私营工商业者的资产一律收归国有,资产总额49101元,其人员统一安排到全县各个行业,其中84人安排在商业系统(百货41人、糖烟酒23人、饮服16人、医药4人),38人安排在供销系统的基层供销社,24人安排在酒厂和印刷厂。
“文化大革命”期间,工商联组织及原工商业者均受到程度不等的批判和打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原146名工商业者落实党的政策,其中区别为劳动者的113人;不予区别的33人。1984年,按照党的政策,对已故的25人补发丧葬抚恤费,7人按月发给生活费。
1985年对工商联老会员进行重新登记,同时吸收发展35名新会员。县工商联开展经济咨询服务,兴办起4个民办经济实体。